Tag: 中文
-
一場遊戲一場夢
突然間記起在Localand•Sx亥點對面的咖啡店和店主的對談,他是一個攝影師,店內也有他自己的作品。諸多作品中,一系列重慶江邊釣魚跳水嬉戲的人尤為顯眼。他說這還是他疫情之前拍的,現在已經拍不了了,因為能拆的都拆了,找不到原來的味道了。這和成都雙年展及其平行展中的很多作品的立意似乎不謀而合。借由最近在日本重映的未審查版本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結尾,或許這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吧。
-
致勇氣
然而對於Abramovic來說,即使當時她被人槍殺,也只是創作的一部分,因為她已經準備好了,用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去探索自己認為值得去追求和探索的事情。不得不說,這真的有一些Dionysus醉後的精神吧。
-
應激之機
整個展覽的線條從「人體科學熱潮為起點」,討論「在當代條件下如何找回身體性」,並「重新開啓歷史動力的可能」,與其說是對於身體應激性的逃脫,倒不如說其實可以被視為中國人犬儒地對當前政治意識形態的被動的反抗和反思。這恰恰應證了外在力量對於推動歷史進程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這一點,無論是東方或者是西方,都無可避免。當然了,這一切並不能否認《應激之機》在當下中國文化語境中仍然是一個出色的展覽的事實,雖然這種出色被壓迫到些許的勉強,但牆縫中總是有一些野草正在發芽。
-
過去的對談
故事並不特殊,也不具象,但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卻是沈重和歷史的。
-
旅行和藝術
*你飛機起飛的時候,我試著去猜測哪兒才是你會飛往的方向,卻慢慢的發現聽到的都是自己 的心跳
-
希望以上
「人類總是為希望而生活著。沒有希望,人生將是一片黑暗,一個無窮的長夜。但希望並非虛幻,它是一枚美麗的禁果,要得到它應不吝惜你的代價。世上絕沒有無給予的獲取,因為獲取便是給予的結果。為了求得幸福,便不得不和幸福暫時分手。我們都曾經這樣做了,也還在這樣做著。愛和憎,歡笑和流淚,贊美和咒詛,一切都為了那誘惑我們的將來。」
-
南行覓蹤
《南行覓跡》作為一次展覽的嘗試也好,作為一次發聲也好,無論怎麼看,都有一種香港在1997年之後對於自身身份不認同以及嘗試認知和認同的陣痛感。這種陣痛感大概只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才能理解。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他媽媽在1997年之前為了避免不可預知的事情發生,就決定移民加拿大,但是同時保留了她自己的英國護照(不是英屬領地護照)。後來等他快上大學了要回到香港的時候,就發現再換那時候的香港護照就變得異常的困難了。他說從骨子裡他還是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不覺得自己是英國人或者加拿大人,但是他又不是現在的香港人。我只是在一旁坐著,然後看著他時不時的望向窗外的車站,然後無奈的嘆了口氣
-
看展看什麼
所謂「道隱無名」來自於《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大致的意思就是說所謂「道」,其實都是隱匿於無形之中的,無法言明其形狀。但是只要是所謂「大道」必然是善始善終的